夫妻在长期分居期间所取得财产该如何处理?
夫妻在长期分居期间,是否属于一方个人财产?是否需要对所取得的财产进行分割?这是一个涉及到夫妻财产制度、婚姻关系存续与否、分居原因和时效等多方面因素的问题。本文从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出发,分析了夫妻在长期分居期间所取得财产的性质和处理方式,以及夫妻双方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夫妻在长期分居期间所取得财产的性质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之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若夫妻双方采取分别财产制,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或部分归各自所有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若没有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男女双方所得的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按照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分割。
由此可见,夫妻在长期分居期间所取得财产的性质,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婚姻关系是否存续,二是夫妻双方是否有书面约定。如果婚姻关系已经解除,那么分居期间所取得的财产就属于各自的个人财产,不需要分割。如果婚姻关系仍然存在,那么分居期间所取得的财产就要看是否有书面约定。如果有书面约定,那么就按照约定的财产制度处理。如果没有书面约定,那么就按照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处理。
二、夫妻在长期分居期间所取得财产的处理方式
如果夫妻在长期分居期间所取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那么就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应当由夫妻双方协议确定。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夫妻双方的贡献程度、子女的权益、保障弱势方的原则等因素,按照公平原则判决。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应当在婚姻关系解除时进行。但是,夫妻双方也可以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生活需要或其他合理理由,协议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由此可见,夫妻在长期分居期间所取得的财产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婚姻关系解除时进行分割,二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协议分割。如果夫妻双方打算离婚,那么就可以在离婚时一并分割分居期间所取得的财产。如果夫妻双方不打算离婚,但是因为生活需要或其他合理理由,想要分割分居期间所取得的财产,那么就可以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达成协议,进行分割。无论哪种情况,都应当尽量通过协商解决,避免诉诸法院,以减少纠纷和损失。
三、夫妻双方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夫妻在长期分居期间,可能会面临财产分割的问题,因此,夫妻双方都应当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被对方侵占或损害。具体而言,夫妻双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保留好自己在分居期间所取得财产的证据,如收入证明、银行流水、房产证、车辆登记证、股票账户、债权债务合同等,以便在分割时证明自己的财产来源和数额。
2、与对方签订书面协议,明确约定分居期间所取得财产的归属和分割方式,以及分居的原因和时效,以免对方借机提出无理要求或诉讼。
3、在分割时,尽量与对方协商一致,公平合理地分配财产,同时考虑子女的权益和弱势方的保障,以达到和谐解决的目的。
4、如果协商不成,或者对方有恶意隐瞒、转移、毁损财产的行为,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分割财产,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夫妻在长期分居期间所取得财产的处理,是一个涉及到夫妻财产制度、婚姻关系存续与否、分居原因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夫妻双方应当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理判断自己的财产性质,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同时注意保留证据、签订协议、协商分割、诉诸法院等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现夫妻财产的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