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案件中违法建筑如何分割?
在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往往会涉及财产分割的问题。其中,有一类特殊的财产,就是违法建筑。违法建筑是指未经批准或者违反批准的规定擅自建造、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或者占用耕地、林地、草地等国家保护的土地建造的建筑物,或者违反规划、建设标准、安全规范等要求的建筑物。违法建筑不仅影响城乡规划,危害公共安全,还可能给当事人带来法律风险。那么,离婚案件中对于违法建筑应当如何处理呢?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违法建筑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也就是说,违法建筑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是不能得到法院的确认的。这是因为,违法建筑的存在本身就是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如果法院在民事裁判中认定违法建筑的权属,就相当于将违法建筑合法化,这是不符合法律的。因此,离婚案件中涉及违法建筑的,要防止通过民事裁判将违法建筑合法化,故不宜在民事裁判中认定建筑物是否违法。
那么,在违法建筑合法化、当事人取得所有权之前,离婚案件中对于违法建筑应当如何处理呢?根据我国法院的司法实践,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原则:
1、不分割违法建筑。无论是分割违法建筑还是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等,均没有法律依据,此类纠纷不予处理。当事人主张对违法建筑的建筑材料进行分割的,不予支持。若违法建筑被依法拆除的,当事人可以对建筑材料的分割另行主张权利。
2、分割违法建筑的既得利益。违法建筑的既得利益,如租赁收入,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性收益,应当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尚未取得的收益因不具有确定性,不予处理。
此外,还有一类特殊的违法建筑,就是小产权房。小产权房是指在集体土地上经批准建造的房屋但未经审批转让给个人的房屋。小产权房的法律性质是不明确的,也没有法律依据确认其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因此,离婚案件中,当事人主张分割小产权房或者确认小产权房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等的,不予处理。
总之,离婚案件中对于违法建筑的处理,要遵循法律的规定和原则,不能将违法建筑合法化,也不能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议当事人在涉及违法建筑的离婚案件中,尽量通过协商或者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避免将违法建筑的问题引入诉讼,以免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和损失。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购买或者建造违法建筑,以免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